第105章 卷末感言(第2页)
作者:东周公子南
推荐阅读:大逃荒!全家齐穿越,手握空间赢麻了!、国民法医、主子快逃,洲主她要招你做赘婿、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新婚夜用替身,重生扬你全族骨灰、大明:寒门辅臣、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娇婚惯养、马甲一出,前夫全家追悔莫及、我练魔功无反噬,背刺青梅狂倒贴、魔道系统:文明华夏竟全是魔修!、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星渊佣兵、修真门派掌门人、大乾贵公子、三年为奴复仇之路燃爆京城、最强雄狮、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年代:我在58有块田、第五人格:各自安好、
一秒记住【笔趣阁 https://www.zwtf.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此三字最容易产生谣言,但只要我们多想几步便不容易被谣言所惑。
比如说“魏晋南北朝时盐是专卖的”
这个论断。
真是这样吗?是魏晋专卖,还是南北朝专卖?南朝和北朝都专卖吗?南朝宋齐梁陈每一朝都专卖吗?每一朝中的每个年份里,都在专卖吗?
“专卖”
又做何解?是只算朝廷直营,还是包含官商合营?南北朝里的专卖形式一直没有变过吗?用“专卖”
两字足够囊括这么长时段的盐政政策吗?
再比如“魏晋南北朝吃|人”
这个叙述,到底是五胡十六国时集中生过吃|人的事,还是南北朝时集中生过吃|人的事?
如果五胡十六国集中,那集中的程度如何?是十六国每一国都这样吗?是普遍行为还是特殊行为?这种行为又持续了多久呢?
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相比,生吃|人事件的频率一样吗?是特定时间段内的特定个案,还是大范围内的众多案例?
南朝每一朝吃|人的事件数目,和汉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相比,数量到底是多还是少?除了总数之外,相等时间段内的频率占比,与其他朝代相比,频率是高还是低?
北朝从北魏,到东西魏,再到北齐、北周,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
大家看,只要多问几句,谣言的魅惑力就大大下降了。
至于第四点比较复杂。
即便古代文献中的证据也不能就此做准。
比如要用宋代的文献,去证唐代如何,就不如以唐代文献证唐代。
而唐代文献本身之间,也有性质差别,要根据写作时间的远近,文本体裁的不同,创作倾向和目的等等要素来做综合判断。
再进一步,甚至有时候正史未必比小说要“真”
,小说故事情节虽然是假的,但它却能反映出某种“真实性”
,比如曾经流行的某样情绪,某种观念,甚至某个谣言,都折射出当时的某种“真实”
。
而正史则时有修饰避讳之辞,这就需要用其他文献来与“正史”
进行“互动”
,从文本的“修辞”
与“缝隙”
处现隐秘。
这个话题谈起来一个学期都挡不住,就不说了。
最后我写一下这本书的写作缘起,作为本章感言的收尾,不过小伙伴们容我偷个懒,这次就不加注解,也不俗易字句了:
刘宋之季,桂阳王休范起兵寻阳,挟上流雷霆之势,欲逞窥窬之望也。
当此之时,都下寒心,莫有固志。
讹言兵顿新亭,士庶诣垒投名者千数。
齐高帝凭城抚众:“身是萧平南,诸君善见观。”
当时风采,至今使人倾想。
因为此三字最容易产生谣言,但只要我们多想几步便不容易被谣言所惑。
比如说“魏晋南北朝时盐是专卖的”
这个论断。
真是这样吗?是魏晋专卖,还是南北朝专卖?南朝和北朝都专卖吗?南朝宋齐梁陈每一朝都专卖吗?每一朝中的每个年份里,都在专卖吗?
“专卖”
又做何解?是只算朝廷直营,还是包含官商合营?南北朝里的专卖形式一直没有变过吗?用“专卖”
两字足够囊括这么长时段的盐政政策吗?
再比如“魏晋南北朝吃|人”
这个叙述,到底是五胡十六国时集中生过吃|人的事,还是南北朝时集中生过吃|人的事?
如果五胡十六国集中,那集中的程度如何?是十六国每一国都这样吗?是普遍行为还是特殊行为?这种行为又持续了多久呢?
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相比,生吃|人事件的频率一样吗?是特定时间段内的特定个案,还是大范围内的众多案例?
南朝每一朝吃|人的事件数目,和汉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相比,数量到底是多还是少?除了总数之外,相等时间段内的频率占比,与其他朝代相比,频率是高还是低?
北朝从北魏,到东西魏,再到北齐、北周,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
大家看,只要多问几句,谣言的魅惑力就大大下降了。
至于第四点比较复杂。
即便古代文献中的证据也不能就此做准。
比如要用宋代的文献,去证唐代如何,就不如以唐代文献证唐代。
而唐代文献本身之间,也有性质差别,要根据写作时间的远近,文本体裁的不同,创作倾向和目的等等要素来做综合判断。
再进一步,甚至有时候正史未必比小说要“真”
,小说故事情节虽然是假的,但它却能反映出某种“真实性”
,比如曾经流行的某样情绪,某种观念,甚至某个谣言,都折射出当时的某种“真实”
。
而正史则时有修饰避讳之辞,这就需要用其他文献来与“正史”
进行“互动”
,从文本的“修辞”
与“缝隙”
处现隐秘。
这个话题谈起来一个学期都挡不住,就不说了。
最后我写一下这本书的写作缘起,作为本章感言的收尾,不过小伙伴们容我偷个懒,这次就不加注解,也不俗易字句了:
刘宋之季,桂阳王休范起兵寻阳,挟上流雷霆之势,欲逞窥窬之望也。
当此之时,都下寒心,莫有固志。
讹言兵顿新亭,士庶诣垒投名者千数。
齐高帝凭城抚众:“身是萧平南,诸君善见观。”
当时风采,至今使人倾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