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四章:所以我等于狗?(1 / 2)

第一百零四章:所以我等于狗?

地球,

华夏,

这个时间是蓝星的白天,却是地球的夜间。

经过一个白天的会议,国家最终决定成立“中科院物理所——蓝星分所”。

目的很明确,在游戏里面进行模拟计算,在地球进行实验分析。

其实这么说,也有点不准确,毕竟经过数个理工科的专家测定,游戏里的世界有趋近于真实的物理规则,所以在游戏里面也是在进行实验分析。

国家想要做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攻克难关采用的方式是分组进行。

两边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哪边的进展好,便延续哪边的方法继续下去。

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的大项目,都是采用的这种分组制,这样不会被一种思路框定在死胡同里。

而站在世界范围来看待一个个的研究院所,有些研究相同项目的研究院所,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用不同的思路完成同一个项目,比的就是谁的思路更牛逼,谁的项目完成速度更快。

更快,更精准的结果,就能在顶级期刊上率先发表论文,并且脱颖而出。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搞研究就搞研究,能搞出来就是一件牛掰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追求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说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呢?

原因是,无论是科学界,或者是普通社会大众,能记住的都是第一个提出结论的人,哪怕是晚十分钟发表,都不再受人承认。

一旦研究成果不被世人承认,至少在名誉上,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心血就算是付诸东流了。

甚至在历史上,有因为成果发表比别人晚了几分钟,便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研究者也大有人在。

很少有像微积分一样的成果,一直延续到这个世纪,还在为就是谁是微积分的创始人而争论不休。

牛顿说是他,莱布尼兹说是他,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由此可见,分组研究,少走弯路,在科研界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除非……你研究的东西,人家根本没有任何能力研究,这样的话,你或许可以慢吞吞的进行。

或许……大根脑中的可控核聚变的相关知识,就是别人没能力研究的。

但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又被戏称为种太阳,这可是种太阳!

在种太阳这件事情上,谁又愿意慢吞吞的进行呢?

所以分组进行,势在必行。

而蓝星分所的所长,就是刘玄德。

不是因为别的,主要还是在一堆大佬里面,就刘玄德是玩游戏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贵为院士的日当午,因为日当午虽然在这间事情上很热心,但毕竟是个搞农学的,隔行如隔山,即便他是院士,在看核物理学的知识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

至于大根,经过大会上各个专家的轮番轰炸,层出不穷的问题不停地被抛出,又不停的被大根解答之后,他被国家不拘一格降人才,被定为整个核聚变项目的总工程师。

而总工程师大根正在寝室收拾行李,为了保密,他将前往国家安排的住所,出行都将由专人负责。饮食起居,直接按照不能说,一说容易被河蟹的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