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四十五回 死讯到达(1 / 2)

第二百四十五回 死讯到达

齐王入京之后不道一个时辰,另一支藩王的队伍也从恒阳城的东门入了城――这是蜀王的入京队伍。

从蜀国出发到抵达京城,一路上头戴王冠、身披蟒袍的“蜀王”都是能不见人就不见人,实在推脱不掉时,才从遮蔽严实的马车中出来,但也是掩着口鼻,干干地咳上几声。

这个“蜀王”自然不是真正的蜀王,他只是一个备身而已,虽然容貌举止有几分相似,但毕竟不是本尊,不敢多与外界多接触,只说偶染疾症,不宜见人。

齐王和蜀王的入京令本已风声鹤唳的京城百姓议论纷纷,然而当燕王的入京队伍抵达京城时,原本对燕王这位名声在外的“贤王”有所期待的京城官民,刹那间希望破灭。

将近日落之时,风尘仆仆的燕国队伍终于抵达了京城的东门,然而苦等了半天的迎候官员们愕然发现,随行的燕国队伍竟是清一色的白衣素缟,连仪仗们高举的大蠹上也是以白色为底。

太常寺、宗正府、京兆府等衙门的官员顿感事关重大,急忙派遣使者去往宫城禀告,他们这些负责迎接的官员则是走到王驾前,依旧按照正常礼仪流程请燕王下车。

当车帘掀开时,映入众官员眼中的是郑王后那张悲戚哀愁的苦瓜脸,以及她怀中抱着的一个一尺见方的锦盒。

“王后……这究竟是?”太常寺的一名老少卿开口询问道。其实他无需问话也知道燕国摆出的这副阵仗意味着什么,但保险起见,总是要问的。

郑王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低声回道:“大王他……去了!”

“啊?怎么会如此……”迎候的官员中爆发出一阵哀婉之声。

“这个盒中所盛的,是大王的印玺和绶带。事发突然,未及禀告朝廷,还请诸位大人见谅!”郑王后对一众迎候的官员说道。

“岂敢岂敢……”官员们附和着说道,私底下却对燕王的突然离世猜测纷纷。

“那……此番入京,王后有何打算?”太常寺的老少卿试探地问道。

郑王后难过地说道:“哀家一介深宫妇人而已,一切全听陛下、太后和朝廷的吩咐。”

老少卿点点头,继续说道:“事已至此,请王后节哀。然此番诏请诸王入京,该有仪典还是要有的。请王后移驾,待燕王完成入京仪式吧!”

郑王后又哀哀戚戚地长叹了几声,便抱着锦盒落下了马车,登上了事先准备好的马车――只不过将原来的红色缰绳、灯笼,全都更换成了白色。

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燕王“去世”的哀报传遍京城。原本这只是一个小道消息在京城的极小范围内流传,然而燕国的队伍刚一踏入京城,就等于是向全天下宣布了燕王的“死讯”,这就让藏身在京城里的燕王刘彦钧感到震惊不已。

恒阳北城,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得知自己“死讯”的真正燕王暴跳如雷。

“本王明明还活着,怎么就死了?”燕王刘彦钧几乎是捶胸顿足地吼道。

坐在下首的褚东篱也是绞尽了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忽然他想起了几日前从燕国传来的消息――“家有事,速归”。

“莫非‘家中’真的出事了?”褚东篱感觉到了事情背后定然是燕国国内先于朝堂上发生了剧变。

“家有事,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事!”燕王烦躁地在房中踱来踱去。褚东篱向他禀报“家有事、速归”的消息时,他是与褚东篱一样的想法,认为是秦骧他们用诡计想骗自己回燕国。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那只被劫持受伤的鸽子,带来的却是货真价实的消息。

褚东篱急忙俯身下拜:“是东篱料算不周,请吾王责罚!”燕王的烦躁已经让褚东篱感受到他内心中压抑着的怒火,看似不经意地提起“家有事、速归”这条消息,实则是在问罪于他。

“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速速弄明白燕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燕王刘彦钧丝毫不留情面地指着褚东篱的脸喝道。

“在下领命!”褚东篱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急忙从地上爬起来,“噔噔噔”地跑出了小楼,差点与进来的“离轲”卫统领撞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