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005 明朝物价初探(1 / 2)

005 明朝物价初探

――明朝老百姓生活咋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朝代,中央财政收入空前绝后的低,而民众生活质量跟历朝历代相比,好像并不算最差的,甚至好过某些经济发达的时代;社会的持续稳定时间是比较长的,农民起来造反的时间也是比较晚的,明朝历时276年,社会起码保持了差不多200多年的安稳时期,而不像多数的封建朝代那样,从政权建立伊始就伴生着不间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和严重阶级矛盾冲突。明代给后世历史学家留下太多难解之谜,据说也是史学界研究最多却看法最不统一的一个朝代,尤其对灭亡之因,说法多多,莫衷一是。

鄙人没有多少文化,既不是历史学者,也无意涉足明史研究,更不探究社会政治敏感问题。本文仅对明代物价现象做一浅窥,纯属率性之为、游戏之乐、无聊之举,无它。山野之人,门外之言,殊难严谨,求谅。

我认为,明代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既没有外来民族压迫之痛,也没有割地赔款之辱,人口又相对较少(人口高峰时也不到一个亿),加之草根皇帝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以及朝廷对官员的种种约束制度,所以社会生产力虽然低下,可是官民反差不太大,社会贫富差距不彰显,底层老百姓生活还算殷实安逸,所以阶级矛盾在开国两百余年的长时间里面并不凸显,这是明代社会的一个基调。只是后期统治集团自己出了毛病,才导致经济危机,引发各种严重社会问题,引爆了农民起义,加之地主阶级的内部(南北集团)矛盾加剧,促使了明帝国加速灭亡。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早中期乃至中后期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行,远高于其后丧权辱国、透顶、贫富差距悬殊的清朝。通过阅读史料发现,如果把明朝的银两跟当下的币值进行换算,明代老百姓竟然比现在生活不差许多!起码在吃穿用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方面好于现在。大家信不信没关系,看数据吧。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明朝米价在开国早期的洪武二十八年及其以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在一两银子可以购二石大米的水平。根据《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石,计量单位,古书中念shi二声,现在念担dan四声)明代1石米重120斤,但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重一些,据文献和考古证明,明代1斤约合今天15733斤,接近1斤6两。那么,1石就等于120斤×15733,约合现在的1888市斤。“一两银子买二石大米”的概念放在今天就是实际可购买3776斤大米。按2007、2008年中档大米市场均价18元/斤计算,一两白银就是3776斤×18元==67968元人民币,为计算方便,就算680元吧。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及其整个中晚期,米价涨了。1石米的价格浮动在7钱至1两银子之间,即物价比一二百年前涨了四成到一倍,或者说币值缩水四成到一倍。咱们仍按米价1斤18元进行对比换算,可知明代后期1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40――408块钱之间,为了计算方便,姑且折中为374元,作为换算明代后晚期物价的尺度。

请记住这两个比价:明朝前期中期1两银子相当于今天人民币680元;明代晚期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374元。

此外,还请记住几个主要的换算比率,下文叙述将碰到这些概念:

一是,明朝的金银兑换比率为1:5,即1两金==5两银(而明以前,如宋代为1:10)。

二是,银的计量单位是两、钱、分,十进制,即1两银==10钱银,1钱银==10分银。

三是,银和铜钱的换算。明朝早期和中期交易经常使用铜钱(当然不是全铜,而是含铜量较大的金属铸造物);在晚期由于中国和西班牙、墨西哥交易量暴增,大量海外银子流到中国,中国才开始使用银子作为主要货币。从那时开始,铜钱逐渐就不用了。减少使用铜钱的另一个原因是铜钱的币值低、重量大,即使穿成串也携带不便。我们为着分析论述方便,也为使大家形成清晰明确的价格印象,在这里有必要说清楚银和铜钱之间换算关系:

1两银==1000文钱==1贯(吊)钱。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清代朱素臣根据明代作家冯梦龙《醒世恒言》改编的著名戏剧《十五贯》,描写娄阿鼠盗窃了15贯铜钱,其价值量就相当于15两白银。不赘。

首先看看明朝人的工资收入

――柴薪皂隶:明朝官府规定,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服役包括服兵役,也包括为官府和官员做杂役。服役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工资收入。给官员当差做杂役的人,有一个职称,叫做柴薪皂隶,主要职责是为当官的买柴烧水、干杂活,类似于现代的家政服务员,或领导家的勤务员吧。此类人年收入20两,在明代中早期就是年薪13600元,月均工资1133元,比现在大中专学生就业初期的平均工资高一些。即使到了明代中晚期,20两银子的年薪,也相当于7480元,月均收入623元,比一般中小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线还略高些。

明朝规定七品正堂(正处级)可以使用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使用二名,主簿使用二名,典史使用一名;上述官员每人还可以使用马夫一名,也都是由国家付工资。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的人,相当于现在的小车司机。年收入40两,计每年工资27200元,月工资2266元,比我这有着40年工龄的县处级退休老干部每月工资还多一千多元,很羡慕啊哦。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年薪等于45×680=30600元,比司机的年薪只多5两。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可见明朝公务员工资不算高,在历朝历代公务员工资收入当中,明朝大概算是最少的了,跟一般老百姓的工资相差无几,所以官民薪俸反差不大,贫富距离不算太大,阶级矛盾不十分明显。这算不算明朝维系较长时期社会稳定的原因之一呢?

当然,朝廷为了笼络、稳定公务人员队伍,使之安心本职工作,在薪俸之外给予一些固定待遇:县官、典史等官员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以及笔墨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县处级干部的其它待遇还有,配备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也由国家补贴。如果你是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的修理费。这笔隐性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可使公务员安心从业,不轻言辞官下海经商或者搞创收。综上可知,他们的年俸讲的是直接收入,即今人所谓上交给老婆的工资条收入项。

――学生:《明史?食货志六》记载“(考上了秀才)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每人每天给一升米约2斤,另给鱼肉油盐。一个人吃足够。假如该秀才已结婚生子,全家人帮着吃,那就有点紧张。不过,明代有一个时期非常优待秀才,在那个时期秀才每月廪膳费达到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6800元,可见供养一家人吃饭绝对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明代的学生概念不是现在的学生概念,现代的学生在明代只能算做童生,童生考成秀才入了县学才叫廪膳生,才可以“食廪”,所以明代秀才不干活也可以生活,政府白给钱。只是不干活只吃“廪膳”,会比干工作的人显得清贫,所以那时有“穷秀才”之称。以上资料是笔者根据明万历年《宛署杂谈》、清代康熙年《明史》整理,精确与否,不敢自断,仅供参考,你不怕麻烦也可自己去翻书、测算。

――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计人民币13600元。“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除去一年用度,省吃俭用的话,可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冯梦龙在万历年至天启年写有《三言》,其中《卖油郎独专花魁》中,小贩子秦重这位同志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能剩余16两白银,即投入产出比为1:533,利润率还是相当可观的,当然从事街头贩卖的商业规模太小,总是发不了什么大财的。但如果仅从利润率角度来看,1:533的投入产出也是挺雷人的,比之后来任何现代化产业行业都够牛。说句不着边际的话,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通常只在14上下,当然房地产、贩毒、卖军火、海盗行业除外。据知,全国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通常维持在1就不错了。报载,2008年大连整个银行业,以7226亿元的总资产,赢得115的利润。又悉,排名全国第二的大商集团曾连续多年利润率达不到1,最近三两年才突破1大关。相比之下,明朝个体工商户收入不赖吆。当然,大商集团这类巨无霸企业在带动就业方面的强大社会功能也是任何个体户无法企及的。

――杀猪的: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对穷秀才范进说,“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儒林外史》)。尽管胡屠户是在那里抠门哭穷,可是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进项,也挺雷人呐!杀猪的收入直逼政府部门开小车的了(马夫),约合24480元。我们不了解胡屠户究竟生活在明朝的前期、中期、后期,即便他是后期之人,年收36两也折合人民币13464元,月均收入过千元,比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人老大哥们收入高嘛!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和典型反映,胡屠户的收入应当是那个时代那个阶层的一般代表吧,鄙人以为具有一定可信度。

――农民:农民的收入是多少?农民“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新耕地免租三年。”假设那时农业技术相当落后,耕种水平极低,只及现代产量的1/2或2/3,那么农民每亩约能收获250或350斤大米,就按正常年景平均亩产300斤计算好了。南方一年可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南方农民人均毛收入16650元,北方农民人均毛收入8325元,那时没有肥料开销,除掉种籽、农具、水利开支以及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如果一家五六口、七八口人干起来,每一两年盖上一套砖瓦四合院应当是不成问题的,每个儿子结婚都是可以有房子住的。以上还没把每人2亩蔬菜自留地的收入计算在内。可以想象到,农民家庭生活小康是大体可以肯定的事情,应该也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状况吧。

第二,看看明朝物价

为保证此文具有公正客观性和一定说服力,我们不采取经济状况较好、物价水平较低、cpi指数不大的明代早期情况作为例证,而是以明代后期的万历年物价为例:

大米――白银1两,可买2石,即3776斤。约合人民币099元左右/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