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乱世做权臣第297节(1 / 2)





  相比较遥远又始终对赵国充满防备和敌意的陈国,赵国对楚国尤其是楚京的消息不说了如指掌,也能称得上灵通。

  自从豫州频频发生变故,或者说自从楚太子的女儿嘉怡公主和陈国宣泰帝的婚事再次被提起,楚太子将始终放在豫州的精力转移到楚京后,楚太子和楚臣日渐激烈的冲突都被赵国看在眼中。

  赵臣们设想了许多可能,甚至早就想到,楚太子和楚臣之间的冲突彻底爆发前,已经不问世事的楚皇会出手调解。

  他们却万万没想到,楚太子会离谱的像是陈国安插在楚国的卧底。

  尚书令摇了摇头,似笑非笑的开口,“楚太子……恐怕是被楚臣骗傻了。”

  宋佩瑜毫无规律点在椅子扶手上的手指猛得顿住,眼中闪过恍然。

  有没听懂这句话的朝臣,虚心请尚书令解惑。

  尚书令也不卖关子,他饮了口茶润嗓,从三年前楚国老太子刚薨逝,嘉王与皇长孙争夺储君之位开始说起。

  当初双方争夺储君之位。

  刚开始的时候,是皇长孙占据上风。

  老太子在位多年且地位稳固,自然会给皇长孙留下人手。

  直到嘉王将豫州当成最后的机会,求楚皇允许他出兵豫州。

  从嘉王在豫州的第一个城池上竖起楚旗开始,他和皇长孙的地位就在逐渐调转。

  拿下豫州三分之一城池的嘉王,已经将皇长孙的势头彻底压了下去,甚至成功说服楚臣,放弃已经交好多年的赵国,改与陈国联盟。

  “楚太子仍旧以为,他是靠拿下三分之一豫州城池的功劳,才能在与皇长孙的争夺中占据上风,得到太子之位。”尚书令边说边摇头,眼中充满嫌弃。

  实际上却是因为皇长孙的性情过于懦弱,连老太子留下的心腹都无法掌控,反而被老太子留下的心腹控制。

  无论是楚皇还是楚国朝臣,都不会允许这样的皇长孙成为太子。

  楚京发生‘典息之乱’的时候,太子急匆匆的从豫州赶回楚国的路上遭遇的刺杀,也不是皇长孙下手,而是皇长孙的‘下属’和嘉王的其他兄弟下手。

  楚皇不止有老太子和嘉王两个儿子,作为活得格外久的帝王,他的儿子非常多。

  所以老太子薨逝后,新储君只能在皇长孙和嘉王中产生。

  要是让楚皇的十多个儿子和几十个孙子产生不该有的念头,楚国必会分崩离析。

  嘉王成为楚国太子,可谓是众望所归。

  唯独楚太子看不透他能成为太子的原因,成为储君后,竟然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豫州,任由老太子留下的权柄被老臣们瓜分。

  发现老臣们‘变脸’,楚太子理所当然的将拿下豫州的军功和陈国的支持,当成他最大底气。

  越发本末倒置,注重豫州超过荆州。

  楚太子做出将‘楚城’让给陈国,楚军也卖给陈国的疯狂决定。

  恐怕是想像三年前那样,通过与陈国的联盟,稳定他的太子之位。

  殊不知只要他自己不作死,就没人能动摇他楚国太子的地位。

  他最大的筹码,从来都不是陈国的支持,而是楚皇的支持。

  永和帝都忍不住替楚皇难受。

  楚皇对楚太子的慈爱,远远超过对老太子和皇长孙。

  自从嘉王成为太子后,楚皇不仅给嘉王最大的权柄,还再也没私下召见过任何儿孙,

  唯二不掩饰宠爱的襄王和灵云公主,一个只是侄子,一个只是女儿,而且两人的心思都不在权柄上,不会对楚太子的地位有任何威胁。

  就算‘春县之变’后,太子仍旧不肯悔改,楚皇也没提拔儿子或者孙子警告太子,而是用不可能继承皇位的襄王安抚楚臣。

  永和帝毫不怀疑,要是楚太子能有他的朱雀十分之一的出息,楚皇早就将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兵权交给楚太子。

  可惜……楚太子非但不能理解楚皇的舐犊情深,反而将襄王当成威胁他太子之位的敌人。

  楚太子也不想想,就算楚皇糊涂,要将皇位传给襄王。

  他的十几个兄弟和几十个侄子会同意吗?

  和他十几个兄弟和几十个侄子沾亲带故的朝臣们会同意吗?

  与其担心襄王会威胁他的太子之位,不如安抚、拉拢襄王,免得襄王去支持他的兄弟和侄子。

  如此对比之下,永和帝看向宋佩瑜的目光越发慈爱。

  还是他的朱雀好,狸奴也好。

  都是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越来越多的赵臣脸上浮现明悟之色,让还没明白的赵臣更加难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左看右看,却都不肯轻易开口,生怕会显得自己格外蠢笨。

  没过多久,仍旧没弄明白楚太子是怎么被楚臣忽悠傻的赵臣们,就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半个月后,重奕和宋佩瑜开始走六礼中的第五礼,请期。

  顾名思义,这是双方商议婚期的过程。

  依照旧例,永和帝让钦天监准备了数个吉日,从两个月后到半年后不等,他会亲自带着重奕数次前往宋府商议婚期。

  宋氏会屡次拒绝,并以不舍佳儿为理由,提出将婚期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