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锦绣八零(重生)第57节(1 / 2)





  要不是她现在没时间回杨柳村,不然还真想亲眼看看张家如今是怎样的落魄凄凉!

  她确实应该找个时间回杨柳村一趟,杨村长夫妇帮了她那么多忙,她怎么说都要回去感谢他们一下。

  回到小院,锦绣便准备换下身上的衣服,认真打理一下院子。刚脱下衣服,用手拍了拍,结果发现口袋里好像有东西。摸出来一看,是一方裹在一起的手帕。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一把叠得整整齐齐的零钱和一把粮票。

  仔细数了数,这把零钱有三十多块,粮票有二十来张。

  锦绣略一想,便知道这些钱是张招娣偷偷放在她口袋里的。难怪之前张招娣一直拉着她,在她身上左右摸了几下,估计是怕她不肯收,所以才不声不响的把钱放在她口袋里的。冬天衣服穿得厚,张招娣塞钱给她,她竟然一点都没察觉到。

  锦绣看着那把钱抿嘴笑了笑,然后又仔细把手帕包好,放进空间里。这些钱她自然是不会花的,得找个时间给送回去。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更之前张家那么急着要钱,张招娣都没有拿出多少钱来。这些钱,只怕是从梁跃进那里弄来的。

  如果梁跃进知道钱不见了,肯定放找张招娣算账的。看来这事得赶紧抽时间办了。

  把钱仔细包好,放进空间里,锦绣便换了件耐脏的衣服,锁了门出去。她得去买些煤和柴回来,另外锅碗瓢盆多少都要准备一点。粮食这些她根本就不用操心,有空间在,根本就不怕没饭吃。

  买煤得去县城边上的煤厂,买煤还得凭购煤证。购煤本是按户口办的,每户一本,锦绣还得先去煤建公司办证。好在户口本是放在空间里的,取用倒也方便。

  因为锦绣是新户,现在又不是换煤本的时间,所以办证窗口这里没有值守。锦绣找了好半天才找着办证的人。

  办购煤证的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戴着一副老花镜,表情极不耐烦的拿着锦绣的户口本翻了翻,然后翻着眼皮子问到:“你就是户主?”

  锦绣点点头:“是的。”

  中年女人撇撇嘴,从柜子里掏出一个红色烫金的新购煤证,把锦绣的名字胡乱写了上去。又要登记簿上登记了,让锦绣签字。

  锦绣刚签好,中年女人便一把将登记簿拽了回去,把购煤证往锦绣跟前一扔,然后锁了柜子,扬长而去。

  第124章 再去黑市

  锦绣看着那中年女人的背景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吃公粮的人,从来不会拿正眼瞧他们这些老百姓,总自觉高人一等。

  揣上刚拿到了购煤证,锦绣转头回了小院,找房东吴大娘借了板车,一路推着去了煤厂。

  到了地方一看,买煤的人倒不少,还得排队。来排队买煤的,基本都是男人,一见锦绣这么个小姑娘推着板车过来,倒也好心的让锦绣排在前面。

  锦绣谢过那些人的好意,推着板车站在队伍的前面,没一会儿就轮到了她。

  递过购煤证让人登记好数量,交了钱,便推着车去装煤。

  这时候煤厂供应的煤还都是面煤,回家还得拌上一些煤土,这样烧起来火才旺,也省煤。

  一路推着板车到家,锦绣也累出了一身的汗,等把煤全部卸了下来,把板车还给吴大娘,天都已经快黑了。

  把自己打理干净,闪身进了空间。

  估计是时间尚早,王婷婷并不在空间里。锦绣从地里拔了菜,用电磁炉简单的炒了,另一边又用电饭煲蒸了米饭。锦绣挺喜欢王婷婷的这些高科技家电的,用起来特别省事方便。

  锦绣觉得王婷婷生活的那些世界实在是太神奇了,竟然可以造出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电饭煲她前世也见过,只是那样子丑得很。而且听用过的人说,煮出来的饭比柴火灶煮的饭差太远了,很多人都不耐烦用。

  直到锦绣吃完了饭,王婷婷也没进空间。

  从仓库里用袋子装了一些大米,又在地里拔了萝卜白菜,拿袋子一装,锦绣便准备去黑市上做买卖了。

  她现在手里的钱用一点少一点,三百多块钱看起来多,可花起来才知道有多不经花。这才两天,她就花出去将近八十块了。不赶紧去挣钱,就等着坐吃山空吧。

  锦绣早就打算好了,就算以后去供销社上班了,她也要时常去黑市上卖粮食,多攒一些钱在手里,以后等到国家形势好起来了,她才有本钱去拼一把。

  将上一次独自去黑市上的那套装备拿出来往身上一裹,锦绣便锁好门出发了。

  这一次来的时间挺早,街上人不多,锦绣找了个背风的角落,把袋子往跟前一摆,便坐在袋子后边等着顾客上门。

  天色越暗,街道上的人就越多。锦绣看着来来回回的人影,心想,这黑市估计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随着改革开放的口号响起,自由市场逐渐兴起。一些农民和无业人员会开始走街串巷做起小买卖,人们买东西更加方便了。这黑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看来自己要抓紧黑市的尾巴,多卖一些东西了。

  正想得入神,有人上前来买东西,锦绣赶紧站起来招呼。她的菜品相好,不过一会儿便卖完了,大米仍是不大好卖。

  “你这儿有大米吗?”突然走来两个男人问到。

  锦绣压低声音:“有的。”莫名的觉得刚才那声音有些耳熟。

  那人又问到:“能打开看看吗?”

  “能。”锦绣手脚麻利的把袋子打开。

  两人低头抓起来一把,放在手心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了看。一人问到:“你看,是这个米吗?”

  另一人说到:“我看着像,你看这米长得多好,跟上回你拿回去的那米是一样的。”

  “可这卖米的人不对呀?小赵说团……老大他妈妈是在两个小姑娘手里买的大米。”

  锦绣听到两人的对话,有些警惕起来,难道这两人是专门来寻自己的?

  另一人笑到:“难不成这大米还得分是谁种的不成?只要品种一样,那吃起来不还是一个味儿吗?”

  “好像也是这么个理,那行,就买了吧。”

  “你这米怎么卖的?”

  锦绣听完了两人的对话,便知道这是之前买过自己大米的回头客,心里有些高兴,压低声音把米价抬高了一些:“不收粮票,两角五分钱一斤。”

  “两角五?咋又涨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