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1 / 2)





  不过史湘云手上最大宗的银钱进项也不是月钱,而是史张氏当年留下的几间铺子出租后的租金和那些京郊小庄子上的进项,光这两项加起来每年至少有五、六百两银子,就算前阵子为了买人参吊性命花销了大半,再加上备给李姨娘的礼,还剩莫约二百两银子在手。

  张嬷嬷估摸了一下,这点银子也尽够她们到扬州的花销了,小姐留下的保命银子也不多,以后得省点用了。

  想到史张氏,张嬷嬷从那内室中特别大的百宝柜中特别取出了三只几尺见方的小木箱子,在上面抚摸良久,二爷一外放少说也要三年,这该带多少年的份呢?

  看到那物,史湘云心里一紧,这是史张氏留给她的,里头就件衣裳和一些搭配衣裳的首饰,或一套小儿银饰,或一珠链,又或一戒,不怎么打眼,但精细异常,她还记得这里头的衣物一针一线都是史张氏亲手做的,还说她最要紧留给她的都在里头。

  对这生母,史湘云是既佩服又怀念的,要不是她狠下心来舍去了大半嫁妆,给她开了个好头,她这些年在史家的日子也不会这么松快。

  「这些东西就留在这吧。」史湘云坐到张嬷嬷身旁,轻轻抚弄着外箱,淡淡道:「娘的东西,我一件都不想弄坏。」

  「也好。」张嬷嬷没注意到史湘云如小大人一般的说话,抹了抹泪道:「这都是你娘留给你的,里头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连箱子都是特别订制的,你瞧瞧这箱子上面的雕刻……」

  张嬷嬷指着箱子上面雕刻的铃铛图案轻声道:「你娘亲的闺名叫做张幼铃,这箱子上都雕刻了铃铛,暗喻着你娘的名字。你娘知道自己无法陪你长大了,她做了那么多,一年开一个生辰箱子,只是希望你别忘了她。」

  小姐曾说,养恩大于生恩,她不想小云儿为难,所以唯一的愿望只是希望她唯一的女儿别忘了她这个生母就好,要不是因为小姐死前的交待,当初史王氏明里暗里打压她,不让她说小姐之事时,她怎么会这么容易屈服呢?说到底不过也是和小姐一样,不想小小姐为难罢了。

  张嬷嬷已经有好一阵子没在史湘云面前谈到史张氏了,只是见了这些箱子,一时忍不住了。这十五个箱子都是小姐特意叫人打的,因为小姐的名字里有个铃字,以往在娘家中的小名就叫小铃儿,这箱子上雕刻着大大小小的铃铛,十五个箱子,花纹与铃铛数量全都不同。

  小姐似乎早己料想到二太太会不让人在小小姐面前说起她和大爷的事,特意打造了这些箱子,说是想让孩子永远别忘了她生母的名字,好在二太太也没做的太绝,每年还是让她代小姐拿出箱子里的东西给小小姐庆生。

  史湘云亦摸着这些箱子许久,她刚对这世界有些知觉时,史张氏已无多少活头了,但只要史张氏一清醒,便会抱着她,望着她,好似想把她给记得牢牢的,那种温柔爱怜,既使她那时还是个无法思考的婴孩也能感觉得到的。

  史湘云虽说了不带去,但里头的幼儿衣服一但过了时间便就穿不下了,这小姐亲手做的衣裳如果没给小小姐上过身,只怕小姐也是不甘的。

  一老一小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这些史张氏特意打造的箱子都收好,只把史张氏亲手做的衣服都特意包好带去。

  张嬷嬷将这些箱子给收了起来了,放回那百宝柜中,当张嬷嬷打开那百宝柜时,史湘云扫到那柜门时,眼眸微张,这柜子……

  那百宝柜乍看之下似是明式苏作的百宝柜,只是边角处偶尔流露出一丝东瀛风情,古代家具大多是用整块的大片木头做的,特别是明式苏作,样式简洁,绝少有繁复的雕镂和镶嵌,多用一块木料制成,取其雅致木纹,但按那柜门边角所露,好似是用好几块木头拼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

  莫非……

  史湘云好奇的在那百宝柜旁晃来晃去,又叩又敲的,那怕被张嬷嬷赶了好几次,还是把那百宝柜上下好生瞧了一遍,这一瞧,也让她看出几分门道了,难怪她总觉得这个柜子略大了点,虽是装了十五只小箱子,这容量也不小了,但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上,原来这不是什么明式苏作百宝柜,而是来自东瀛的寄木细工,只是外面再被人贴了一层木皮,又上了好几层的漆,乍看之下好似明式苏作的百宝柜一般。

  寄木细工是什么,别说是古人了,怕是就连现代人知瞧也不多,所谓的寄木细工出自日本箱根,便是将各种天然有色木材,按木材原本的色泽与纹路,拼粘制成几何图案,再用特殊的刨子将木材刨薄,将木皮粘贴在箱子、抽屉等上的工法。

  但这精美木皮并不是寄木细工最特殊之处,这寄木细工常用于机关箱子上,将机关开合之处顺着在几何图案的木皮隐藏,要开启这机关箱子,需用一定步骤的技巧才能开启。

  这百宝柜本该是外观华美,带着浓浓东瀛风情的寄木细工机关箱,但偏生箱子里外又贴上了一层整块红木刨下来的红木木皮,所以从外表看来,只会让人误以为是一整块木头所削制,要不是看了那边角露出了一些此箱原有的寄木细工的木皮,谁会想到这竟然是用寄木细工所制成的机关箱子呢。

  湘云摸着百宝柜一角的铃铛花纹,再想到娘亲留下来的十五只小箱子上铃铛雕刻,一时间不由得暗暗佩服史张氏的巧思,不过……

  阿娘啊,你留的那么隐密,要是我智商差了一点,岂不是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吗,难不成你对自个女儿的智商那么有信心?

  且不论史湘云的发现,眼下还小,自然不是取出史张氏遗留之物的时机,史湘云只能先把好奇心按下,逐渐的,便到了他们出发去扬州的时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寄木细工是在江户时代末期(1603~1868) 由石川仁兵创作设计的,差不多就是在清朝时代,所以时间是勉强对得上的。

  至于寄木细工是啥,建议大家去youtube去查查,挺好玩的,不过我估计装不了多少东西的。

  ======

  跪求留言收藏。

  (* ̄▽ ̄)/?☆*`'*-.,_,.-*'`*-.,_☆

  胖作者洒花卖萌中。

  ☆、湘雪夭折 (倒v)

  托隋炀帝之福, 从京城到扬州只需由京杭大运河一路直行到扬州即可。

  史鼐雇了二条官船,一条是幕僚与粗使的仆妇所居住, 另一条则是史鼐自家人加上几个贴身嬷嬷奴婢们所居, 两条大船间有船板,来回也极为方便, 不过除了史鼐和几位婆子能在两条大船间走动, 平日里像史王氏及史湘云等女眷大多是待在自个屋里,连门都不太出的。

  扬州是繁华之地, 这一路上能补给处极多,一家子倒是不用带上太多吃食, 史秉靖也是个细心的, 每次停靠之时都会命小厮买一些点心零食给大伙换换口味, 唯一不便之处是船上不好用火,这平日洗潄只是能省就省,热食也少了, 送到房里时都只剩下些许余温了。

  好在林嬷嬷是个知事的,当年家里出事时曾一路被衙役拖拉着从江南拉到京城来官卖, 知道这一路上怕是没法吃到什么热食,早备下了泥造的小火炉,每次将送来的饭菜略热了热再吃。

  这老御医说了, 大小姐虽然看起来康健,但毕竟是早产所生,还是得精细养着,平日少用寒凉食物, 一方面是避免小小人儿生出了胃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生育着想。

  听到最后一句时,史湘云的脸色是说有多难看,便有多难看,脑海中无数可爱的草泥马跑过……

  因为史湘雪和史秉靕都年幼多病,史鼐特意花了不少银子请了积年的老大夫一路随行到扬州,史湘云本以为史鼐是请个坐堂大夫,万没想到请来的人竟然是那专修后院阴私之术的老御医!

  那老御医因为珠胎毁月而家破人亡,对此物极为痛恨,事隔数十年又再见此物,自然是恨不得借此追查到当年毒害先皇后的凶手,好不容易有了点线索,怎么会就此放过,史鼐一请,连银钱都没谈定就跟着过来了。

  史湘云对这老御医虽有几分悚,但不得不说船上有这老御医倒是件好事,这老御医是真有几分本事,见史家一家子晕船晕的厉害,也不开什么药方,直接命人取了江心水,再加上几颗从京城里带来的石头,煮了几碗梅子茶喝着便是。

  而史湘雪和史秉靕都体弱多病,一上船便有些不舒服,因两人都不过是奶娃娃,不好用药,老御医干脆开了药膳方子让奶妈吃着,待药性化进奶水中之后,再给史湘雪和史秉靕吃着,不过短短数日,这两人的气色便好了大半。

  史秉靕也就罢了,但老御医对史湘雪的情况并不看好,私下曾与史鼐谈过,让史鼐做好心里准备。

  早产儿的五脏六腑大多脆弱,而史湘雪算得上是其中之最,肺脏弱的厉害不说,这肠胃也不甚好,就算细心养着,也难保证一定养的活,若是不生病便罢,若是生了病,怕是难说了,照他看来,这史湘雪怕是难活过三周岁。

  对史湘雪之事,史鼐虽心中有数,但终究是自个的亲生女儿,他心疼幼女,越发是纵着夏姨娘了,不但常去夏姨娘处,更是赏了不少好东西给夏姨娘及二姑娘。

  夏姨娘只道史鼐终于回心转意,又见史鼐三句话不离二姑娘,只道史鼐疼爱这唯一的女儿,时常得意的带着史湘雪到处悠转,特别是李姨娘与周姨娘这两个没孩子的姨娘处。

  李姨娘也就罢了,她年纪已大,与史鼐之间也不过是姐弟之情,早不抱生孩子的希望了,况且她一心只想代替她守着史湘云长大,万一有了自己的骨肉,分了心反而不好。

  周姨娘是真的起了几分羡慕之心,本来她出自那种地方,又被灌了药,本是不指望生孩子的,但见主母温和,又被史鼐宠了一段时间,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