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1节(1 / 2)





  第199章 重新。。。

  一般来说, 当你把秘密告诉给另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那么这个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即使嘴巴再紧,这消息散发出去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阿华这里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当他带着顾建国他们友情赞助的一整套复习资料回到北大荒之后, 那些和他关系不错的一个个也开始了复习。

  当然阿华也没有那么傻,一开始就把这复习的目的, 和大学可能复招的事儿说出来。这毕竟只是猜测,是对政策揣摩,上层人员变动分析的结果,里头关系到了不少人,他没道理为了取信身边的人就把顾建国他们置于险地。

  所以他拿着书开始复习的时候, 也不过是说不想把学校教的全还给老师,丰富一下课余生活,或者寻个周边没什么娱乐,那读书做习题当游戏什么的。你别说这道理在这个年代其实还是能取信人的。

  你说为啥?因为这个时候真的是除了干活就没别的事儿可干了呀!电视,电脑那是不用说, 肯定没有的。收音机?这个时代能听的就那么几个频道,还都是千篇一律的宣传攻势,就这样,还不是每家都有的,像是他们这样的知青, 更是想都别想。想去看电影?北大荒这地方,你想进城去看,那不走上一天基本没戏,就是偶尔来个下乡的露天电影, 那没有点特别的情况,你也别想看到,所以这一点你也不用指望了。除了这些,琴棋书画这类的,你寻不到什么趁手的乐器纸和笔,自然也没可能,下棋这事儿,倒是可以,可目前正是反封建残余的阶段,是个人都谨慎小心的厉害,生怕这传了千百年的棋类游戏让人当成把柄,除了偷偷的自傲屋子里躲着玩会儿,外头那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一样两样的都被否决了,能剩下的也就只剩下看书这一项,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年代在历史上还曾出现不少的手抄本,比如那个什么绣花鞋之类的,这是人们精神生活极度匮乏下隐隐的反抗。流传速度快的,比那什么什么写真集都吸引人。只是这样的书一样有风险,被定性为黄/色刊物的小说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引来某些人的攻奸,搞不好要批/斗的。如此一来,复习功课,做点习题成了最安全的活动。

  “虽然明知道这复习了也是白瞎功夫,推荐上大学这样的事儿,咱们想都不用想,可拿着书本,我还是感觉心里挺欢喜,你们说奇怪不奇怪?”

  这时候不是物质丰富的年代,这个时候也不是大学扩招的年代,在这个时代,即使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理论让无数知识分子倒霉,可几乎所有的人依然很清楚,知识分子永远都不可能落伍。那些厂矿单位,政府机关里头做主的,也还是读书人。再加上如今这求学的艰难,大学之路的断绝,让这些知青们对学习更加的珍惜。或许这也是另类的求不得造成的现状。

  “这一套书可真够全的,阿华,怎么想着弄这么一套回来?”

  聪明人从来都不缺,总有人从阿华这突兀的举动中察觉到点什么,不过人阿华也不是笨蛋,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我爹留下的呗,好些都是当初备课攒下的全套习题,不知道翻了多少地方才攒齐的,我可不舍得几分钱卖给废品收购站打纸浆,所以就带来了。”

  都知道阿华这次回家就是因为他爹病重病危,也都听说回去还是晚了,愣是没赶上见最后一面。如今听得是他爹的遗物,瞬间一个个都不出声了,就是再有疑问,这会儿也不合适问啊,所以,这一个话头算是插了过去,就是以后有人来问,估计也有这些再坐的帮着分辨一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阿华人挺机灵。

  等着一个个的跟着没事儿学上一会儿成了习惯,阿华挑了一个人最少的机会,可死党打着趣一般的闲话道:

  “你说这大学会复招不?”

  “这可不知道,应该会吧,不然这以后本事人不是越来越少?那些推荐上学的,十个里头倒有九个底子差的一塌糊涂的,光靠着成分,就能学出来?傻子都知道不可能。”

  “我也觉着会,再不复招,咱们不说别的,以后人北面的老大哥要是再来几个专家啥的和咱们开个研讨会,那咱们脸往哪儿搁?青年科学家一个都没有,那不是把笑话都闹到国际上?”

  “这话没错。要这么说,还真是不得不复招,不然人才断层了。”

  “所以啊,我想着,既然这样,那咱们这读书复习的事儿,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么瞎来,就是奔着有这么个可能呢,系统的制定个计划,好好的撸一遍也是必要的。你说,要是真复招了,消息下来,到时候咱们已经复习过一边,那到时候这优势啊!”

  白日梦什么的,偶尔做做还是挺美的,更不用说还是那种听着挺有道理的梦了,阿华的那几个交好的伙伴一个个忍不住都笑了起来。脸上也出现了几许梦幻一般的幸福表情。

  “要真是那样,我肯定能考个第一等的大学,顺带还能回家了,我家就在**大学边上,走路不过是二十分钟,多方便。我就考我家边上的这个学校,到时候天天能回家吃饭,那日子美的。”

  对于知青来说,远离家人,孤身在外,一顿团圆饭简直就像是世间最幸福的梦。而能天天回家吃饭,更是他们想了好几年的好日子。这会儿说出来,若是外头人听了,只怕泪都能催下来。

  “我更想去**大学,听说那学校有个老大的图书馆,啥书都有,有好几万本书。要是能考上,到时候还看啥手抄本啊!一天换一本都能看好几年的。看看,我这手指头这儿的茧子,厚的都能挫下好几层了。到时候我怎么的也要好好的养养,不然谈个对象都被人嫌弃。”

  “我想去**学校,到时候去看天安/门。。。”

  “我觉得**学校更好,那谁谁谁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起了个话头,这些对大学校园有着无限渴望的年轻人自己就能不断的接下去,一点一点的,开始改变他们的观念,说到了后来,似乎这大学复招就像是已经定下来了一样。

  “你们说,这复招真的可能?”

  “为什么不能?”

  “是啊,为什么不能?复习吧,大不了就是白忙乎一场。”

  “对,学到自己肚子里的东西,怎么都不会吃亏。”

  “也好,我也来,大家做个伴。”

  不得不说阿华的计策真的不错,不声不响的,就这么引导着周边的人跟着他一起开始复习准备了。这一手不但让他准备日日复习读书的行为不再那么突兀显眼,同时也避免将来复招的消息传来,做了出头鸟,伙伴们心生隔阂的可能。顺带还带动了他最想带动的那些亲近的伙伴们,让这些最苦的时光里,和他一起奋斗努力的人们不至于错失改变命运的机会。

  阿华这里一切顺利,而阿米和阿灿他们这里自然更加的方便,本就早有准备,还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避开其他人的侧目,自然这事儿更加的顺当。甚至在阿米不断的抽奖,不断地自傲废品站淘宝的支持下,他们学习所涉及到的书本范围不断的在扩大。原本不在计划内的知识也一点点的丰富起来。

  阅读量和知识面很多时候都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书读的越多,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也就越发的深刻,所以,当时间来到69年下半年的时候,阿灿也好,顾建国也罢,即使还没有收到任何复招的消息,可心里却已经对自己的未来越发的有了信心。因为他们已经懂得怎么透过迷雾去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原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资源报名,统一考试。。。。。。”

  平地一声雷,一下子震惊了国家,尤其是这文件上没有一个字标识出政治出身的歧视,这让那些受尽了委屈的人忍不住嚎啕大哭,更有人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这不仅仅是大学复招的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样也是无尽屈辱可能得到平反的信号。

  “阿华。。。你。。。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北大荒的某个房间里,好几个眼睛亮闪闪的青年激动的拍着阿华的肩膀,大声的询问,那喜形于色的模样,傻子都知道是高兴的。

  阿华能说啥?他什么都不说,只是露出最灿烂的笑容,颤抖着将书本再重新整理一遍,重新挺直了脊梁,昂起了头。他的未来已经绽放出希望之光,如今就看怎么抓住了。

  第200章 考试考试!-三年后

  拿惯了锄头的手重新捧起了书本, 已经当了爹妈的人,重新做起了习题,从宣布大学复招之后, 整个国家的学习热情都被点燃了,无数当年被打倒的教授, 教师被人们重新请出了山,每一个聚居之地都开起了补习班。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基础不怎么样,明知道不可能考上的人也被感染,忍不住跟着在闲暇时听课;还有好些领导干部, 看着手下如此努力,索性帮着调整工作,或是用轮岗的法子多给他们点休息时间。

  几乎所有的都看的分明,这些正拼命复习的人,只要真能考上, 将来必定有大出息。在这样的认知下,烧冷灶的有,趁机结交的有,给予方便的更是随处可见。就是阿灿他们那么一个山沟沟里的单位,居然也免不了俗, 才得到消息没多久,阿灿就被放假了,美其名曰探亲假!就在本地,哪来的探亲假?明显就是让阿灿回家复习的。

  这个时候课本这东西成了抢手货, 不管是高中教材还是初中教材都是如此,甚至有些实在弄不到教材的,直接借上一天油印手抄。高中毕业的都被当成了临时老师,询问的,请教的络绎不绝。

  到了十月,眼见着就是秋收了,可这会儿人们哪还有这心思啊,不少人就是去了田里,那脑子里想的也是课本上的东西,为了能及时收回粮食,上头不知道想了多少的法子,最后不得不发动家属帮忙。你家娃子要复习,要读书,要前程,可也不能耽搁国家的大事儿吧,既然你家娃子不能完成任务,那就家属来干,每人该干多少,干几天,把量定好,不管你家是老头老太来,还是奶娃子来,只要准时准量的干完了就成。

  这其实已经很有些包干到户,甚至是承包的意思了,真说起来和如今这政治形态可不一致,但你也不得不说这法子不是一般的好使,有了这么一个变通的法子,这秋收任务立马就变得轻松了起来,没几天就顺利的完成了。由此可见这种劳动模式还是挺先进的对吧。让这些连上厕所都开始跑步前进的未来大学生们很是感激,有些脑子活络,政治敏感的人甚至还从中看出了一些别的端倪。

  于此同时,笑话也一样不少,毕竟很多人放下书本已经很久了,就是当年自傲学校,因为运/动,学习也有点散漫,没能打牢基础,这些事儿往日看着不起眼,到了这会儿却都成了弱点。比如“咄咄逼人”被都成“出出逼人”;比如 “千里迢迢”被都成“千里召召”的,简直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