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8节(1 / 2)





  破凳子?那是红木的;咸菜缸?那是明清时期青花的;铜盆?那是清末的;碗筷?里头有官窑的;反正啊,那时候几乎每一家都能找出一二样古董来,让无数当年笑话他们的人悔恨不已,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干这么勤俭节约的事儿呢?太亏了。

  当然了,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到了后来,阿米手里有古董流出去的时候才会显得那么的不起眼,没法子这满村子的人都有啊,谁还会关注这其中一个的问题?倒是也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金秋十月到了,阿米也将开始新一个月的抽奖,在此之前,阿米很是迷信的对着老天拜了拜,希望老天爷手下留情,在已经倒霉了这么久之后,来点实用的,甚至阿米还在心里给自己列了一个表格,盘点了一下目前需要的东西。

  “我会做弩了,不过要是再有点木匠手艺就好了,家里的一些小活儿就能自己干了,不用老是麻烦大伯家,嗯,篾匠的本事也成啊,我这做篮子做的太难看了,还容易坏,这东西买又不划算,问别人要也不好开口。或者给我把好弓?家里的不顶用,容易拉坏。听说牛角弓挺不错的,还有这面点技能上次那本里头只有十个做法,好像少了点,来这个也可以接受,秋粮里的红薯玉米磨了粉也能做点好吃的。唉,老天爷,别给用不到的,拜托了。”

  絮絮叨叨的阿米很是慎重的洗了手,擦了脸,开始抽奖,等着指针一停,定睛一看,阿米哀嚎了一声。

  “哎呦,白求了,怎么是这个?”

  只见那大转盘上显示出一行大大的字:农具一套。

  怪不得哀嚎啊,阿米这一年四季除了打猎就是读书,田地里的伙计,除了家里的那个后院菜地,基本上是一点不碰的,你说给上一套农具有啥用?干等着吃灰啊!等着领出来一看,嘴角更是抽抽,一套还真是一套,锄头,镰刀,耙子,铲子,犁头等等,地里用的上的全有了,和村里生产队的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一整套用的铁估计很实在,很不错。毕竟这个念头,因为国家大炼钢铁的缘故,不少地方铁制品稀少,就是最关键的农具还是木头包铁皮的,有这么一套实在铁器,想来也算是一般农家难得的好家当了。

  只是这样的家当对于阿米来说除了鸡肋还是鸡肋,能有啥用?阿米一个冲动都想着是不是索性送给生产队得了。正努力运气和这些铁东西较劲的档口,门口稀里哗啦的声音传了过来,这才让阿米稍微回神了一下下,匆匆的跑到门口,打开门,朝着正飞奔的秀芝招了招手,大声的问到:

  “怎么了,怎么了?有啥事儿?这么吵吵?”

  “村子里选定开荒的地方了,我来喊我爹过去看呢。阿米你去不?”

  “去,你等着啊。我和你一起。”

  肯定要去啊,选定一个新的开荒地这事儿大伯也说了好几回了,人丁繁衍,口粮的问题可是大事儿,特别是阿米,经历过后世,知道这人口问题有多严重,人均田亩的红线有多紧张,自然对着人均口粮也很是敏感,这会儿听到这开荒的事儿怎么可能不重视。这会儿那农具的事儿早就被抛到了脑后,匆匆的一锁门,就跟着秀芝跑了。

  第125章 开荒

  说起开荒, 其实前些年这事儿已经做了不少, 灾害前那几年,全国对这战天战地的事儿都报着十二万分的热情, 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也跟着折腾了许久,可即使这样,也不过是开出了一些梯田,毕竟这里是山里,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土地山坡, 这一次能寻到新的开荒地方那真是运气。

  前面说了,这葫芦村说起来就是个山沟沟,几乎是四面围山,就那么一条小小的山涧窄路往外通, 还上下不平, 弯弯曲曲, 很是不好走,就是县里有啥任务一般也不枉这里派人,没人愿意走这么折腾人的路,可见这里到底有多偏了。这样的地方, 能有多少合适的土地?

  往年想要开荒,寻遍了四周都没有合适的, 可不想前一阵子因为打野猪的事儿, 村子里的人往野猪聚集的一片山林走了几次倒是意外的发现了一片处在山腰的小山谷,哪里多少年了都是属于野猪的老巢,还真是没有什么人进去过, 等着这近一年的专攻野猪,慢慢的才被人发现了端倪,这里头虽然地方也不是很大,地不算是平整,可开荒的地利条件却不差,一处山溪蔓延而下,能平整的地方按照估算能出来二十多亩,若是坡地也修正一二,怎么也能拾掇出近五十亩,这样一算,可就是近八十亩的田地,要是好生操持,这地方能产多少粮食啊!

  虽说若是想要耕种方便,他们要做的事儿也很多,比如将里头的野猪要全部清理干净,比如从那里要开出一条能通往村子里的能走牛车的小路等等,可和这些田地一比,这事儿就不是事儿了。更不用说这若是开路,说不得还能沿着这小路再开出些零碎的地,就是只有这八十亩,对这个山村来说,也是解决未来人丁口粮的重要补充。

  “我爷爷前头就去看过一回,说是那地方其实真说也不远,就是翻个山的事儿,只是要是开路那就有点麻烦,毕竟这得从山脚那地方绕,这样一来路程不会小,不过也不是没有别的好处,这一片山反正都是咱们村的狩猎范围,山脚一路过去还能顺带开点山坡地出来,我爷爷说,村长的意思是坡缓的地方做坡田,不合适的就种点核桃树啥的,到时候也能卖不少钱,顺带的,咱们那个香皂厂也开过去,就在那出村往那边去的路上,哪里有个石滩,虽然地有点零碎,可整平了,糊上点水泥也能收拾出五六间不小的屋子,比现在这地方更宽敞,扩充一下产能也合适,还免得这脏油的臭味熏到人。”

  秀芝的消息比阿米不知道灵通了多少,带着阿米一边往村子里预定好的新开小路的方向走,一边和阿米解说这段时间村子里的决定,听得阿米不住的点头。

  “只要那边地好,这点付出也值得,不是说有八十亩嘛,那可是有咱们村子如今的三分之一了吧,要是这周边的地方再能开出来,那咱们村子以后的口粮就多了,就是再多点人也不用发愁。”

  如今的村子人丁已经超过了七十人,原本的那点地,不过是二百多亩,若不时有红薯土豆等高产的粮食顶着,这点田地交了公粮之后,每个人头上一年能分到五百斤粮食都勉强,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高产稻,高产小麦什么的,再加上这地质不成,比不得那种良田,平均亩产也就二百多斤,更不用说不少地还要种植大豆等国家任务中的粮食了,如此一来除了土豆和红薯,亩产是在少的可怜,也就一百多,去除牲口粮,种子粮,上缴任务粮,分到手的也不多,靠着两种高产的东西,再加上有打猎的补充,这才让村子里能过的下去。就这在这附近村子中都是算好的,好些村子可耕种的面积只有一百多亩,人均不到两亩地。可见这时候粮食问题有多严重。

  如今若是能开出新的地来,那人均就就有四亩了,这样一来自然能让整个村子的人都不用再担心吃饭问题。特别是那些小子多的人家,不说敞开来吃,最起码每顿也能吃上八成饱。所以这开荒的事儿,村子里的人都很是积极,一心想着多出点力气,几年后,让自家能过的更舒坦些。

  “可不是,我爹一听说有那么多地,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往年过冬即使不缺粮食也难熬,除了红薯就是土豆,吃的人肚子难受的紧,要是这地能多些,家里能多存点米粮,那日子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