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节(1 / 2)





  李开济只觉左臂都失了只觉,又不曾经过包扎,鲜血顺着手臂流到手背,又“吧嗒吧嗒”的滴到了船板上,他勉强支撑起身体,扯下衣袖,艰难的帮自己包扎伤口,裴安见状,强撑着近前帮忙。

  “真叫人感动,”乔妍静静看着这一幕,微笑道:“我听说蒋国公与圣上相交多年,感情深厚,不逊色于兄弟……”

  裴安方才挨了她一脚,现下腹腔仍觉钝痛,跌坐船头,央求道:“秦王妃,得饶人处且饶人,圣上已经到了这境地,你又何必再提旧事。”

  “不提?凭什么不提?”

  乔妍猝然冷笑,手扶刀柄,近前去道:“圣上,你可还记得我叔父?他枉死时,正当而立之年,岂不可怜?我叔母因此伤心染病,没多久也随丈夫而去,只留下一个幼女,难道她不可怜?”

  李开济神情疲倦,无甚精神,辩解道:“事发之后,朕也曾后悔过,可是……唉,朕当时也是不得已。”

  乔妍不听他这般推诿之词,继续道:“圣上,你可还记得刘文静,可还记得聂良弼?”

  她目光痛恨,眼中射出刀剑一般的锋芒:“他们死了!你明知这二人无罪,却还是先后将他们处死!”

  “我与良弼少年相识,亲如兄弟,他死了,还是以那样的罪名,被你私下处决,正如同一把匕首,紧紧插在我心口,每每想起,便觉心如刀绞!”

  乔妍蹲下身去,用冰冷的眸子盯着他,一字字道:“现在你告诉我,当时你只是不得已?”

  李开济目光中的神采淡了,嘴唇动了动,似乎是想辩解一二,然而到最后,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乔妍冷笑一声,揪住他衣领,将他整个翻过身去,面朝海池。

  李开济见状,不禁面露惊惧,未及说话,便被她按住脖颈,整个脑袋压进了水中。

  裴安见这一幕,想也不想,便近前去救,不想乔妍抬起一脚,将他踢进了海池。

  裴安“扑通”一声跌进水中,他不会水,不免格外狼狈,挣扎着向船中人求救,然而未经乔妍允许,却无人肯相助。

  李开济整个脑袋都被按进水里,窒息与前途未卜的黑暗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恐惧,远非言语所能形容。

  他拼命的挣扎,却身体却使不上力,两腿抽搐,却无力反击,池水像砖石一般,压迫着他的眼睛,他第一次觉得,死亡竟有这般恐怖。

  乔妍估量着时间,眼见李开济快到极限,裴安也快沉下去了,终于松开手,一脚将他踢到船舱。

  她吩咐道:“去把蒋国公捞上来吧。”

  身后随从应声,跳下水中,将只剩下半条命的裴安拖拽到了船上。

  “圣上,蒋国公,你们以后应该小心一点,走路的时候仔细脚下,不要像这次这样不小心。”

  乔妍目光依次在这二人身上掠过,淡淡道:“要知道,不是每一次都能这么好运,有幸逃出生天的。”

  李开济与裴安周身湿淋淋的,形容狼狈的躺在船上大口喘息,却连与她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

  乔妍也不介意,人在船头,远远望向北侧的玄武门。

  有马蹄声自东侧传来,她眉头微跳,扭头去看,却见一行人骑马而来,直达海池岸边。

  为首之人身体挺拔,目光威仪,察觉到她投过来的目光时,相视一笑。

  正是李泓。

  她心头一直提着的那口气,终于松了下去。

  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变,就此宣告圆满结束。

  ……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李开济正式降旨,册封长子李泓为皇太子,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

  李泓入主东宫,其后便册妃乔氏为皇太子妃,又加封天策府中亲信臣属,诸多恩赐。

  李昌既死,李开济同样被幽禁于太极宫,为免海内生乱,也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李泓招抚东宫旧臣,又拣选有能者加以重用,对昔日东宫旧党既往不咎。

  可实际上,即便他再三做了准备,地方上仍旧免不得有所暴动。

  长久的年月里,秦王一系与皇太子一系,准确的说是与李开济一系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摩擦与纷争更是难以避免。

  现下李开济倒台,若能平安无事的达成过渡,这自然很好,可若是中间出现几分错漏,也不奇怪。

  武德九年六月十六日,李开济降下手诏与裴安: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有司择日宜速闻奏。

  李泓照例推辞,李开济无奈再请,反复再三之后,后者终于点头答允,并于六月二十九日,正式裁撤天策府。

  同时,又厚赏亲信属臣,使其直入中枢,掌控大权。

  武德九年八月八日,李开济下令传位于皇太子李泓。

  八月九日,李泓于东宫显德殿登基称帝,不几日,又改册皇太子妃乔氏为皇后,嫡长子李琰为皇太子。

  同时,又排定大唐十六卫,以荆州乔氏居于首尾,以彰其功。

  第二年的正月,李泓正式改年号为贞观。

  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缓缓拉开了帷幕。

  ……

  李泓登基称帝,再无后顾之忧,长子入主东宫,做了储君,而娘家声势已极,更没有好担忧的地方。

  丈夫登基不久,便为刘文静与聂良弼平反,复其官职,又加恩其子嗣,乔妍心事已了,一直压在心头的那块儿石头,终于有所松动。

  她孤身出宫去,往聂良弼坟前去哭了一场,再回宫后,人却病倒了。

  乔老夫人与常山王妃进宫去瞧她,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你只顾着死去的人,想着无愧于他们,可活着的人呢?我们便活该要为你担惊受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