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5节(1 / 2)





  乔毓还记得昨日皇帝提过的事儿,眼底不免添了几分光彩:“圣上说了, 叫我做右春坊中舍人,跟随太子一道往万年县去,帮着办点儿实事,我会好好干的。”

  “哦?右春坊中舍人?”

  常山王妃来了兴致,略一思忖,道:“有太子殿下盯着,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中舍人向来只设两人,再加上你——”

  乔毓解答道:“我是额外设置的,并不占据那两个名额。”

  常山王妃轻轻颔首,乔老夫人便笑道:“四娘,你想去做这个吗?”

  乔毓答得响亮:“想!”

  “那就去吧。”乔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只要你高兴,怎么都好。”

  昌武郡公也道:“万年县毗邻长安,往来也方便,你既有心寻些事做,那的确是个好地方。”

  卫国公笑着嘱咐她:“在皇宫里、在乔家的时候,皇太子是你的外甥,但到了外边儿,他便是大唐的储君,你记得收敛一下,别叫他难做。”

  “放心吧”乔毓知道这都是家人们的一片好意,一一点头应了,振奋道:“圣上说了,我是本朝第一位不在宫中的女官,若是做得好的话,或许还能给天下女子争一条出头之路,即便是为了全天下的女人,我也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的。”

  “好,好好好!”乔老夫人是女人,常山王妃也是,相对于卫国公与昌武郡公,她们听及此处,也愈加感触。

  “小妹,好好干,这世道对女人而言,实在是太过艰难了,你若真能为女人开辟出一条进位之路,那便是你的无量功德了。”

  常山王妃神情中有些感怀,徐徐道:“武安大长公主昔年也是征战四方,军功显赫的。当年太上皇登基,也曾有人上疏建言,请封长公主为王,食邑万户,可士林中的反对声音太多,最后也没能成功,连食邑也只有区区一千户。”

  “倘若武安大长公主是个男人,封王不在话下,更不必说食邑万户,这不是因为她是太上皇的妹妹,是李唐的公主,而是她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功勋,她担得起。可到最后呢?她什么都没有,还是要像世间的所有女人一样,站在男人的影子里,连在朝堂说话的权力都没有。”

  “——只因为她是个女人!”

  常山王妃说的愤慨,既是想起了武安大长公主,也是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到最后,则是为了普天之下的所有女人。

  卫国公之妻周氏与昌武郡公之妻陆氏也是眼眶微湿,向乔毓鼓励道:“小妹,勉之!”

  乔毓凝神听她们说完,郑重承诺道:“我会做好的!阿娘,姐姐,还有两位嫂嫂,你们要相信我!”

  “好!”常山王妃吐尽了心中郁气,扬声而笑,畅然道:“来,喝酒!”

  乔毓跟个小蜜蜂似的,左飞飞右飞飞,帮着哥哥姐姐和嫂嫂们斟酒,挨着满杯之后,全家人一道举杯相庆。

  气氛这样融洽,连乔老夫人都来了兴致,小小的饮了一杯。

  盛夏的夜晚不免有些燥热,却被内室角落里搁置着的冰瓮徐徐中和,窗外传来隐约的虫鸣声,混合了皎皎月色,叫人的心也不知不觉的软了下去。

  ……

  乔家人这夜一醉方休,却不知整个长安是如何天崩地裂的。

  皇帝跟太上皇的关系一向不好,这在长安不说是人尽皆知,但也差不多了。

  太上皇宠爱嫡出的次子,登基之后便册立其为储君,明确了他的继承人身份,但为了安抚长子与其身后的乔家,又不得不再三加恩,先后封长子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甚至到了三万户。

  没有人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也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的一念之间。

  皇帝不相信荒王登基,执掌大权之后会放过自己,正像如果他登基,同样不会放过荒王一样。

  谁都知道,二人之间必有一战,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方才勉强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假象。

  事实上,到了武德末年,荒王已经很难继续维持住局势的平衡了,甚至要太上皇不间断的帮扶,才不至于败退。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最后惨烈异常的结果。

  那场宫变的第二日,太上皇便以养病为名,不再问政,同时,又册封长子为皇太子,入主东宫。

  一个月后,太上皇以身体有恙,须得长期静养为由退位,皇帝于东宫显德殿登基,改年号为贞观。

  在这之后,父子二人的关系便复杂起来,但总的来说,还算是过得去。

  每逢宫宴,太上皇也会出席,皇帝会向父亲敬酒,太上皇笑着领受,总还有些父子其乐融融的味道。

  可是今天……

  太上皇带着他的妻妾们,从太极宫挪到了弘义宫。

  假若只是离开太极宫,这事儿怕是掀不起什么水花,可到弘义宫,这个皇帝登基之前的王府里去住……

  打脸声太过响亮,出了长安城,怕是都能听到。

  朝臣们听闻此事,不免议论纷纷,但对于某些事情,却是心知肚明:

  圣上登基三年,终于要忍不住,对太上皇一系露出獠牙了。

  事实也并未出乎朝臣们的预料,太上皇搬出太极宫的第一日,皇帝对于蒋国公府的处置便下来了。

  蒋国公世子预谋行刺,斩立决,蒋国公教子不善,爵除,尽没家财,遣返归乡,其后世子孙永不录用。

  蒋国公裴安,在太上皇一朝享尽荣华,儿子娶公主,女儿嫁亲王,皇帝登基的头一年,还有所加封,谁承想忽然之间,就从云端跌落下去了。

  裴家完了,但这时候还真没什么人有心思关注这些。

  裴家注定要凉了,可其余人家呢?

  章太后的母家,申国公府如何?

  太上皇与章太后的次子荆王,又当如何?

  安国公府吴家,又会有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