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1章 破茧蝶之莫不静好(1 / 2)

第291章 破茧蝶之莫不静好

2009年10月2日。

候鸟流浪记的第44天,广西桂林。

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十万大山的壮美,千百条河流的秀丽。

“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中的“桂林八树”,晋人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桂林的名称来源于“桂花成林”。

提起桂林,第一时间想起的必定是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还记得小学几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上那第一篇课文吗?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饶是语文成绩很差的我,过了这么多年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从那个小小的我,到这个大大的我,向往着亲眼看见文中的美景,无论过了多久,终究是实现了。

桂林给我的第一印象,如同一个清丽俊美的画中美人,婷婷玉立婀娜多姿。

桂林的山和水,如果分开来论,并不算最美的,但是结合起来,便是一绝。

桂林的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色不言而喻。虽然不高,却明显的陡峭俊拔,一座座平地拔起的山峰,有的宛如平地忽然冒出来的大蘑菇,有的如平地钻出来大竹笋,还有的好似从天外飞来的神女,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含情脉脉。

山体切割剧烈,形成多峰并峙相拥,宛如几位神女们惊喜地簇拥在一起翩翩起舞,玩耍在如梦如幻的瑰丽山水之间。有时山腰也会突然“探”出一个圆圆的山头,让你觉得有些不顺眼。山体也显不规则,或倾或斜,或扭或曲,或凸或凹,或臃肿或清癯,奇里古怪,少有雷同。

山间的树木的部分根系裸露在外,根尖又深深地扎入缝隙,山石与植被搅缠在一起,让人叹植物之顽强生命力。一座座山如同女王的裙裾,被葱绿的草木浸染之后,如烟如黛,像水墨染晕的部分,朦胧如画。

说完桂林的山,再说说我看到的,桂林的水。

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漓江绝对是桂林的灵魂。

观赏漓江的最佳方法,莫过于乘舟漂流在江面上。江水安静幽雅,碧绿通透,清澈地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船沿着江心顺流而下,两岸平原菜花虽不是最好的时节,却也黄澄澄的,煞是好看。

坐在船上,倚栏观,水山连。望着雾气氤氲的青山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于绿波碧水之中,心里是清净而凉爽的。风传山歌千百里,余韵醉,似清泉。

漓江的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清晨、中午、黄昏,各有奇姿。在细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一层薄薄轻纱,如梦如幻,朦朦胧胧,如临仙境;在阳光明媚的中午,江面碧绿如洗,峰耸峦羞水中映,绕青山,玉丝缠;在夕阳西下的黄昏,红霞漫天映江渚,画廊百里,风竹影,舞蹁跹,真真是人在画中游。

在来桂林的路上,认识了几个和我一样的背包客,都是年轻人,聊着聊着也就熟络了。或许是一个人远行,都孤独得久了,大家觉得在桂林这两天,结伙做个伴未尝是不好的。

有人帮助还是不一样的,某个胖子带我们住的旅馆在滨江路,就沿漓江边上蜿蜒。象鼻山就在路边,其他景点如伏波山、七星岩等,都可以从此步行过去。简直是又实惠又便捷。

那么多景点,一两天的时间肯定是看不完的,这是每一个背包客的遗憾,我们一路浏览过无数的风景,却也错过无数的风景,我们去过很多城市,走过荒凉和繁华,尘土飞扬。

每每这种遗憾的时候,我就总会想起那篇散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

如同我们几个一样,在这段短暂的时间相遇相聚,过后,大家还是得背着背包,各自天涯。

再见,几个可爱的朋友。

再见桂林。

……